有关“延迟退休”的说法近日流传甚广。实行了几十年的退休年龄真的要改了吗?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9月15日对本报表示,我国暂时不会调整退休年龄,有关部门目前只是在研究一些“延迟退休”的建议,并不代表现行退休年龄规定即将更改。
“研究退休年龄问题”引发“延迟退休”猜想
日前,人社部副部长王晓初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我们对退休年龄的问题还在进行研究。这个问题需要综合考虑中国人口结构变化的情况、就业的情况来进行研究。我们注意到国外有一些国家在研究、讨论或者已经决定要提高退休的年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这个问题在国外也存在一定的争议。”
此前,有研究机构曾提出,鉴于我国人口寿命延长的实际情况和养老保险基金压力,应当延迟退休年龄。
有人因此误以为我国即将更改退休年龄,社会各界对此高度关注,并引起讨论。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9月15日对本报表示,我国暂时不会调整退休年龄。有关部门目前只是在研究一些“延迟退休”的建议,不代表现行退休年龄规定即将更改。
据介绍,我国目前法定的退休年龄是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繁重体力劳动和其他有害健康工种并在这类岗位工作达到规定年限的职工,男性年满55周岁、女性年满45周岁退休。
设计退休年龄必须统筹考虑社会保险与就业
据了解,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在退休年龄方面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
一是退休年龄偏低与人口寿命延长的矛盾;二是女职工按不同身份执行两种退休年龄。这在企业早已打破干部、工人身份界限的情况下难以操作,在实际工作中引发诸多纠纷;三是提前退休问题比较突出。一项调查显示,我国企业职工退休时的平均年龄只有53岁。
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设计退休年龄必须统筹考虑社会保险与就业。
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总量高达10.6亿。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仍在进行中,就业压力很大。
从总量上看,今年高校毕业生有630万人,初高中毕业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大约有600万人,再加上大量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军队退伍人员,全年需要就业的人员总数有2400万人左右,而目前每年大约只能安排1200万人就业。此外,我国还有1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
根据退休年龄的具体执行情况来看,近几年无论男女都有一部分人没有达到规定年龄,或提前退休,或采取内退方式。因此,现在首先要做的是执行好现有规定。
至于养老保险基金的问题,我国在新老体制转换的过程中,新体制需要发放旧体制下退休人员的待遇,的确给新制度确保当期的收支平衡、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带来了一定压力。
但是,国家已经从制度上对资金的筹集采取了十分有力的措施,包括社保基金的设立、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等,均能够保证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综合来看,延长退休年龄并不是当前立即需要实行的政策。
对延长退休年龄,不同群体意见不一,干部支持较多,工人多数反对改革退休年龄涉及每位职工的切身利益。记者了解到,不同群体的意见很不一致。
记者采访发现,临近退休年龄的干部,不论男女,有相当一部分认为可以适当考虑延长退休年龄。
据分析,这主要是因为此类人群工作强度不是很大。随着近年来我国居民健康状况明显提升,很多人虽然已到退休年龄,仍可胜任工作。一些特定行业,如医生、教师,往往是“越老越吃香”。退休早在某种程度的确是一种人才资源的浪费。
一线工人则多数认同目前的退休年龄规定,有的人甚至希望早点退休。这是因为,一线工人大多体力消耗大,在职时收入水平偏低且不是很稳定,退休后则可以获得稳定的养老金收入。近几年国家一直在提高企业职工养老金水平,对一些已经内退或下岗的职工而言,都希望早点正式退休,收入还能高一些。
与此同时,许多年轻人表示,现在工作已经很难找了,如果再延迟退休年龄会使就业变得更难。部分企业经营者认为,《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中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员工比例明显增加,倘若进一步延迟退休年龄,会使企业人员的流动性减弱,影响企业活力。
有关专家表示,退休年龄不应经常调整,其确定需要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并充分考虑不同群体间的公平公正。
之前有人提议,我国可以采取“弹性退休”制度。例如在美国,有一个可以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但实际退休年龄,员工可以根据自身状况跟用人单位协商决定。不过,专家认为,这种方式不适合我国目前的社保制度以及财政制度,并且操作中会产生很多新的问题,短期内可行性不大。
还有专家推测,如果国家真的改革退休年龄制度,可能会从女性就业人员开始。目前,全国就业人口中女性已超过45.4%,但女职工和女干部退休年龄不一致,部分地方还对女干部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采取了60岁退休的办法,由此引来一系列争议。